AI赋能让青年更想创业,但要成功还需更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22:29        阅读量:

AI赋能让青年更想创业,但要成功还需更多

 

伴随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青年创新创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和助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新近开展的全国性抽样调研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赋能和促进作用,超过四分之一原本创业意愿不强的大学生有意向在人工智能领域尝试创业。在没有人工智能创业选项时,有42.%的大学男生和38.4%的大学女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将人工智能因素考虑在内时,相比前一次选择,有27.2%的男生和25.8%的女生改变原有观念,重新燃起创业的想法。

坦率地讲,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创业门槛相对较高,在校大学生群体普遍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前沿应用认知度不高。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认知度较高的AI技术,与社会媒体中的热点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应用相关度更高,比如智慧交通、智能识别、物联网等,而纯技术层面,更偏向于后台的云计算、云政务、智能算法等认知度就偏低。

梳理当下AI领域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不外乎科研院所专家、海归专业人才、原大企业核心技术团队离职创业等几种类型。青年大学生群体,尤其是非科班出身、非行业背景的创业者,要短时间内在纯AI技术领域取得实践性的突破,还需要跨越较高的技术门槛、拥有更多的成果积累。

当然也必须看到,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明显年轻化的创业趋势和更多的创业机会,寒武纪、云从科技等典型的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本身就很年轻。高度的知识密集和广阔的转型升级前景造就了AI领域青年创业弯道超车的可能。

更值得强调的是,青年创新创业不应将眼光局限于狭义的AI技术领域,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所有传统产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在考虑“人工智能+行业”这样的风口之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空间存在于“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赋能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创业青年来说,更应该结合所学专业和所在行业实际,把握市场需求驱动,将创业想法与前沿技术“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紧密结合,帮助传统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其实,这也是目前一些纯AI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正在苦苦寻觅、未来期待有所突破的商业模式,如旷视科技等企业都在努力整合传统行业人才资源加速这样的进程。谁更加了解传统行业、谁能够把握其中的转型痛点难点,谁就能够夺得先机。

调研也发现,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实践的创业团队,在建立与决策过程中存在较为盲目的现象。初创团队成员的商业实践经验往往不足,考虑问题较为片面,作决策时欠缺全局思考。AI创业恰恰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初始团队,其中包括来自各专业技术背景的人员,以及财务、法务、营销等非技术人员,还需要具有高精尖技术背景的行业专家提供经验性指导。如果没有多元化、专业化的团队,特定技术领域的知识就没有办法得到充分运用。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反映创业遇到的最大障碍时,缺钱和缺指导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长期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调查也显示,当下的大学生群体对AI领域的创业风险是有一定认知的。在对风险选项的考察中,超过七成的大学生都认为自身的专业能力有限,也认为目前资本市场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无法有效识别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同时也对一些项目炒作概念、没有实际创新成果的情况有所警觉。

所以就全社会而言,困扰AI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仍然是人力资源和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我们应有计划地规划相关学科的建设,分类分阶段地培养人才,以适应青年AI创业的需要。对于非专业性人才,可借鉴法国的有关经验,开设覆盖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设置“法律—人工智能联合学位”等,广泛吸收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研究有兴趣的人才投身AI创新创业。同时,需要积极推进前沿领域研究与应用实务界人才的交流,探索与国内AI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培养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现代化发展。

各高校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学习型研究平台,为人才交流与观点创新提供保证。很多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除了将创新创业纳入到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AI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相关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导师和算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有志从事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学生打造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解答创新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还需要妥善处理ABCD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界人士将其简称为:ABCD——编者注),加强对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融入传统教育时的风险预判,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理念,不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迷失教育本真。可以借鉴英国等的相关经验,将伦理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相结合,规避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潜在伦理隐患。完善社会学、法学等相关专业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学科构建,与时俱进地就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诸如信任危机、法律空白等问题加以研究,并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与道德规范框架内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日期:2020-11-24

编辑:钟子瑶